泰达币(USDT)作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在虚拟货币市场中广泛流通。但在中国,围绕泰达币的交易存在诸多法律风险,简单来说,卖泰达币这一行为很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若以营利为目的,开展泰达币的买卖交易,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比如,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 500 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另外,卖泰达币的过程中,若存在其他非法目的,还可能触犯更多罪名。例如,通过泰达币交易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七类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便可能构成洗钱罪。还有些不法分子以买卖泰达币为幌子,实施诈骗行为,如虚构交易、骗取他人泰达币或钱财等,这种情况则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会以诈骗罪论处。倘若参与泰达币相关的传销活动,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也会被追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刑事责任。
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不仅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还极易滋生赌博、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司法实践中,已有诸多因买卖泰达币而获刑的案例。如湖北某男子持刀威胁被害人转账 4 万多枚泰达币,最终犯抢劫罪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
虽然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类似商品的属性,公民似乎有权进行买卖,但鉴于其交易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对金融秩序的冲击,在中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下,卖泰达币的行为蕴含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为避免卷入法律纠纷,遭受财产损失甚至刑事处罚,公众务必远离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