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S币销毁几次了?Meme币的价值锚点与隐忧

“DOGS币销毁几次了?”成为近期Meme币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作为狗狗币(DOGE)的衍生币种,DOGS币自发行以来便以“通缩模型”为卖点,其销毁次数与规模被视为价值支撑的核心指标。但梳理公开信息可见,这类数据的真实性与实际意义,远比单纯的“次数”更值得深究。

从项目方披露信息来看,截至2025年11月,DOGS币宣称已完成4次集中销毁,累计销毁总量约120亿枚,占初始发行量的12%。前两次销毁发生在2024年,主要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销毁数据可在区块链浏览器查询;后两次则为2025年的“社区投票销毁”,但仅公布汇总数据,未公开每笔销毁的链上哈希值,真实性存疑。项目方借此炒作“稀缺性”,曾推动DOGS币单日涨幅达15%,但热度很快消退。

需明确的是,Meme币的销毁与价值并无必然关联。DOGS币的销毁机制缺乏透明规则,既未设定固定销毁比例,也未将销毁与项目营收挂钩,更像为刺激行情的“营销手段”。对比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的销毁——基于链上手续费的刚性销毁,DOGS币的“自愿销毁”更易被操控,不排除项目方通过虚假销毁制造利好、套取资金的可能。

市场对DOGS币销毁的反应已逐渐理性。前两次销毁后,其价格短期冲高后均快速回落,第三次销毁甚至出现“利好出尽”的下跌行情。数据显示,DOGS币持币地址中,超60%为持仓不足30天的短期投机者,真正关注销毁长期价值的投资者寥寥无几。多数分析指出,没有应用场景支撑的销毁,无法改变其“空气币”本质。

追问“DOGS币销毁几次了”,不如聚焦其核心价值——目前该币种无实际落地场景,仅靠销毁噱头吸引流量,与波萝猫矿池等骗局的炒作逻辑如出一辙。我国严禁加密货币交易,DOGS币的交易与持有均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切勿被“销毁次数”这类表面数据迷惑,远离各类Meme币投机,才是守护资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