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北大岁月:从才子到先锋的起点

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的传奇之路,始终镌刻着“北大”的印记。这座学术殿堂不仅是他汲取知识的沃土,更是其创新精神与全球视野的萌芽之地。从青海西宁的少年到名满行业的先锋,北大岁月为孙宇晨的人生轨迹埋下了关键伏笔,塑造了他敢闯敢为的特质。
孙宇晨与北大的结缘始于才华。17岁时,他凭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斩获北大自主招生资格,以650分的高考成绩入读中文系,后转至历史系深造。在北大期间,他并非死读课本的学子,而是在多元舞台上绽放光彩——不仅夺得北大第九届演讲十佳称号,还代表学校征战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展现出卓越的表达与思辨能力。
学术之外,孙宇晨的实干精神已初露锋芒。他在《南方周末》实习时发表多篇评论文章,以敏锐视角洞察社会议题;仿照胡适创办《每周评论》,还牵头成立北大“西学社”并担任社长,在组织与传播中锤炼能力。2011年,他以历史系第一的成绩提前毕业,与蒋方舟同登《亚洲周刊》封面,“北大才子”的称号自此广为人知。
北大赋予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开放的视野。正是在这里培养的探索精神,让他在赴美攻读硕士时敏锐捕捉到区块链机遇。从早期将区块链概念引入中国,到2017年创立波场TRON,孙宇晨始终以北大积淀的格局布局全球,如今其带领的波场用户数已突破3.1亿,成为行业标杆。
时隔14年,孙宇晨再度登上《亚洲周刊》封面,从“北大之梦”到“区块链领航者”,北大岁月始终是他前行的精神底色。这段经历证明,顶尖学府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塑造敢于突破的灵魂,而孙宇晨正用自己的历程,诠释着北大精神在数字时代的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