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玩元宇宙吗?去泡沫后真实场景的参与者画像

 

“还有人玩元宇宙吗” 的疑问,折射出大众对元宇宙从概念炒作到落地应用的认知困惑。在 “元宇宙 Pro”“元鲸鱼” 等骗局接连崩盘的背景下,答案并非简单的 “有” 或 “无”—— 借概念敛财的虚假平台已无人问津,但扎根真实场景的正规元宇宙项目,正吸引着千万级用户持续参与,呈现出 “泡沫退去、价值凸显” 的清晰态势

真实社区场景中的元宇宙,正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参与空间。2025 年入选《上海手册》的浦东新区东明路数字社区元宇宙项目,用两年时间证明了用户参与的可持续性:通过 AR 口述史系统与 NFT 数字徽章机制,该平台已吸引超 2 万名居民注册,其中 30 岁以下青年占比达 62%。青年用户通过扫描老建筑触发历史影像采集、提交社区微更新提案等 “游戏化” 操作获取数字徽章,两年内累计产生 1287 份有效提案,32 份已落地为老年助餐点、夜间市集等实体服务。这种 “虚拟参与驱动现实改变” 的模式,与 “元宇宙 Pro” 的虚假网页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元宇宙保持用户粘性的核心密码。

产业端的元宇宙应用,正吸引专业群体深度投入。上海地铁 “智慧维保” 元宇宙项目将列车机械系统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维修人员通过 VR 设备模拟故障排查,使新手培训周期缩短 40%,该系统已覆盖上海地铁 5 条线路的 2000 余名维保人员。在医疗领域,北京协和医院的元宇宙解剖平台累计服务超 10 万名医学生,其沉浸式 3D 器官模型解决了传统解剖教学的资源局限。这些参与者并非追求 “一夜暴富” 的投机者,而是将元宇宙作为提升效率的工具,构成了元宇宙最稳固的用户基本盘。

对比之下,虚假元宇宙平台的 “玩家” 早已散尽,只剩骗局败露后的一地鸡毛。曾以 “限速解锁” 诱骗用户的 “元宇宙 Pro”,在 2025 年监管打击中平台关停,操盘手被立案调查,所谓 “$XMETA 代币” 沦为无法交易的数字垃圾,此前的 “活跃用户” 实为被诱导的受害者。辽宁日报揭露的同类骗局显示,这类平台的生命周期通常不超过 18 个月,一旦资金链断裂便会迅速被用户抛弃。这与东明路元宇宙项目 “两年持续运营、用户稳步增长” 的轨迹形成强烈反差,印证了 “场景真实则用户留存,概念虚假则迅速消亡” 的规律。

监管的精准界定,让元宇宙的参与者结构更趋健康。北京金融监管局明确警示,以 “边玩边赚钱”“虚拟币返利” 为噱头的均属骗局,这让投机者主动远离灰色地带,而真正关注技术价值的用户得以沉淀。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球合规元宇宙平台的月活用户已恢复至 2.3 亿,其中 80% 集中在社区治理、职业培训、文化传承等真实场景,较 2023 年概念炒作期的用户留存率提升 65%。

综上,“还有人玩元宇宙吗” 的答案,藏在场景价值与合规属性中。当 “元宇宙 Pro” 们因骗局败露无人问津时,东明路的青年提案者、地铁维保工程师、医学生们仍在正规元宇宙中创造价值。这恰是元宇宙发展的必然 —— 泡沫退去后,只有解决真实需求的项目,才能留住真正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