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H 中文叫什么币” 的疑问,看似是基础的名称问询,实则可能隐藏对这一虚拟货币的认知误区。BCH 中文标准名称为 “比特币现金”,其名称源于与比特币的技术关联,却因 “比特币” 前缀的误导性,成为不法分子炒作收割的工具。在我国境内,无论称为 “比特币现金” 还是 “BCH”,其相关交易均属非法金融活动,需从名称起源、炒作本质与法律风险三方面彻底厘清。
首先要明确:BCH 中文名为 “比特币现金”,诞生之初就带有分裂属性与炒作基因。2017 年,因比特币区块扩容争议,部分开发者与矿工从比特币网络分叉,创建了 BCH,中文命名为 “比特币现金”,宣称 “解决比特币交易拥堵问题”。但从本质来看,BCH 与比特币虽有技术渊源,却无任何实体价值锚点 —— 其所谓 “现金” 属性仅为概念包装,既不能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也无真实商品或服务与之挂钩,完全依赖市场投机资金支撑价格,与十部委定义的 “无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 高度吻合。
“比特币现金” 这一中文名称,因带有 “比特币” 前缀,成为不法分子诱导投机的 “幌子”,套路与多地案例高度吻合。最常见的是 “关联比特币炒作”,骗子利用 “比特币现金是比特币升级版本” 的虚假宣传,在社交平台散布 “比特币现金将复制比特币暴涨神话” 的谣言,诱导用户通过非法平台买入。2024 年,投资者李某就因相信 “比特币现金价格将超比特币” 的话术,投入 50 万元后遭遇平台操纵价格,短短一周亏损超 30 万元,与 “虚假关联炒作” 的典型骗局逻辑一致。更隐蔽的是 “分叉概念收割”,骗子宣称 “持有比特币可免费获得比特币现金”,诱导用户在非官方平台 “登记领币”,实则窃取账户信息与资产,这与 “比特币分叉币诈骗” 的常见套路如出一辙。
境内关注 “比特币现金(BCH)” 并参与交易,将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法律层面,2021 年十部委联合通知明确,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比特币现金” 作为境外虚拟货币,境内交易毫无合法依据。司法实践中,参与 BCH 交易引发的纠纷,法院均认定相关民事行为无效,损失需自行承担;若为交易提供资金结算、宣传推广等帮助,还可能触犯帮信罪或非法经营罪。财产层面,BCH 价格受操纵与波动风险极大:2018 年其价格从 4000 美元暴跌至 100 美元,2025 年数据显示,单日涨跌幅度常超 15%,无数追高者沦为 “接盘侠”;更遑论非法平台跑路风险,2025 年已有多家境外平台卷款失联,用户持有的 “比特币现金” 瞬间变成无法兑现的数字符号。
综上,“BCH 中文叫比特币现金” 这一答案背后,是概念包装下的非法陷阱。对境内用户而言,不能被 “比特币” 前缀误导,坚决远离所有与 BCH 相关的宣传与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发现涉 BCH 的诈骗线索,可立即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