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 一共销毁多少了?数据真相与销毁骗局警示

 

“luna 一共销毁多少了” 的疑问,背后是对 LUNA 币 “销毁救市” 叙事的关注,但需先明确:当前市场中的 “LUNA” 分为 2022 年崩盘后遗留的 LUNA Classic(LUNC)与重启的 LUNA 2.0,二者销毁数据与背景截然不同。结合 2025 年最新数据、项目历史及监管政策,截至 2025 年 6 月,LUNA Classic(LUNC)已销毁超 4100 亿枚,而 LUNA 2.0 无大规模销毁记录,但无论销毁量多少,均改变不了其无价值支撑的本质,相关交易在我国属非法金融活动。需从销毁数据、机制背景、风险陷阱三方面拆解,厘清认知误区。

首先要明确:LUNA 币的销毁核心针对崩盘后的 LUNA Classic(LUNC),数据与机制清晰但效果甚微。2022 年 5 月,原 Terra 生态的 LUNA 币因稳定币 UST 脱锚引发 “死亡螺旋”,流通量从 3.8 亿枚暴增至 6.5 万亿枚,价格暴跌 99.99%,趋近于 0。崩盘后原链更名为 LUNA Classic(代币符号 LUNC),新链代币沿用 LUNA 名称(即 LUNA 2.0)。针对 LUNC 的 hyperinflation(恶性通胀),社区通过投票实施交易销毁税:每笔 LUNC 交易抽取 0.5% 发送至 “黑洞地址” 永久销毁,该税率曾从 1.2% 降至 0.2%,2023 年 5 月回升至 0.5%。截至 2025 年 6 月,LUNC 累计销毁超 4100 亿枚,近 30 日日均销毁量达 4800 万枚,但流通量仍剩 5.4 万亿枚,远超崩盘前水平,销毁对价格的提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2025 年 LUNC 价格长期低于 0.0001 美元,较 2022 年高点跌幅超 99.99%。而 LUNA 2.0 自 2022 年 6 月重启后未设强制销毁机制,仅通过少量社区提案销毁约千万枚,对市场无实质影响。

LUNA 币的销毁本质是 “亡羊补牢”,无法掩盖项目的致命缺陷与诈骗底色。原 LUNA 币的双币模型(LUNA 锚定 UST)本就存在设计漏洞,创始人权道亨被曝操纵市场价格,导致全球投资者损失超 400 亿美元,仅韩国就有 20 万人血本无归,其本人于 2025 年 8 月在美国承认诈骗罪。崩盘后推出的 “销毁救市” 策略,更像是维系市场热度的噱头:一方面,5.4 万亿枚的流通量意味着即便保持当前销毁速度,需超 300 年才能销毁一半,远无法解决通胀问题;另一方面,LUNC 与 LUNA 2.0 均无实际应用场景,销毁仅改变代币数量,未创造任何真实价值,与 “pi 币”“lunch 币” 等空气币的 “概念炒作” 逻辑一致。

需特别警惕的是,“LUNA 销毁量破 4100 亿” 正被不法分子包装成诈骗话术。部分诈骗团伙利用销毁数据制造 “稀缺性升值预期”,通过微信群推送 “LUNC 销毁加速,即将暴涨 10 倍” 的虚假消息,诱导用户下载非法交易 APP 充值购币。此类骗局与 “BCHUSDT 套利” 套路如出一辙:先以 “销毁利好” 画饼,再通过伪造行情诱导高位接盘,最终卷款跑路。2024 年浙江警方查处的案例中,诈骗分子正是用 “LUNA 2.0 销毁倒计时” 为噱头,骗取 200 余名用户资金超 1500 万元。

从法律与资产维度看,参与 LUNA 币交易已触碰非法红线。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炒作,LUNC 与 LUNA 2.0 的交易均违反《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具体风险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资金安全无保障,非法平台可随意篡改 LUNA 价格与销毁数据,2025 年攸县警方侦破的案件中,嫌疑人通过伪造 “LUNC 销毁进度条” 诱导入金后关停平台,涉案金额超 800 万元;二是法律追责风险,深圳某用户因出售 LUNC 接收涉诈资金,银行卡被冻结并配合调查;三是维权无门,虚拟货币交易纠纷不受法律保护,北京某法院明确判决,因 LUNA 币投资产生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甄别此类陷阱需坚守 “三不原则”:不相信 “销毁 = 升值” 的谎言,LUNA 币的销毁无法弥补其无价值本质;不参与任何 LUNA 币种交易,无论是 LUNC 还是 LUNA 2.0,均属非法投机工具;不向陌生平台转账,“充值购币”“缴纳手续费” 均是诈骗套路。若发现相关骗局,可向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

“luna 一共销毁多少了” 的答案虽有数据支撑,但对投资者而言毫无意义。LUNA 币的崩盘与销毁史,早已证明虚拟货币的投机本质与诈骗风险。在我国持续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的背景下,远离任何以 “销毁”“利好” 为噱头的虚拟货币,选择合规金融产品,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