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D 币圈子:炒作狂热下的隐私陷阱与风险警示

“WLD 币圈子” 的热度飙升,始终交织着资本炒作、技术噱头与安全隐患。这个以 Worldcoin(WLD)为核心的虚拟货币社群,近期因 “币股模式” 行情与虹膜采集争议成为焦点,但看似热闹的圈子背后,暗藏着生物信息泄露、资金诈骗与合规风险三重陷阱。

WLD 币圈子的近期狂热源于资本炒作的 “造富叙事”。2025 年 9 月,上市公司 Eightco 宣布将 WLD 定为核心储备资产,效仿微策略的 “数字资产金库” 模式,引发 WLD 24 小时内暴涨 52.5%,价格冲至 1.91 美元。圈子内随即充斥 “百倍币”“华尔街背书” 等论调,甚至流传 “巨鲸重仓拉盘” 的虚假消息,吸引大量投机者涌入。但这种热度缺乏实质支撑 —— 所谓 “AI + 去中心化身份” 的技术叙事尚未落地,圈子内的价格讨论多围绕短期行情波动,本质是热钱驱动的投机游戏,与此前的虚拟货币炒作套路如出一辙。

更值得警惕的是,WLD 币圈子以 “免费领币” 为诱饵,实施隐蔽的隐私掠夺。圈子内广泛传播 “扫描虹膜领 WLD” 的活动,宣称通过 Orb 设备采集生物信息即可获取免费代币。这种模式看似 “零成本福利”,实则是用不可再生的虹膜信息换取毫无价值的虚拟货币。国家安全部已明确警示,此类境外项目通过代币诱导用户提供生物信息,数据流向未知网络,既威胁个人隐私安全,更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风险。西班牙、肯尼亚等国已叫停相关活动,而国内圈子仍有人诱导他人参与采集,沦为隐私泄露的帮凶。

借 WLD 币圈子热度设局的诈骗套路也在升级。最典型的是 “虚假采集点骗局”:骗子在社交平台伪装成 “官方合作方”,声称 “线下虹膜采集送额外 WLD”,诱骗用户前往临时站点,实则通过伪造设备窃取虹膜与身份信息。更隐蔽的是 “私募代投骗局”,利用圈子内的狂热情绪,虚构 “低价认购 WLD 私募份额”,要求用户直接转账,待资金到账后便拉黑失联。2025 年已有投资者因轻信圈子内的 “内部渠道”,被骗金额超 10 万元。

即便避开直接诈骗,混迹 WLD 币圈子仍面临多重风险。合规层面,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WLD 未获任何监管批准,参与圈子内的交易或代投均不受法律保护。安全层面,虹膜信息一旦泄露终身无法更改,可能被用于伪造身份、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用户难以自证清白。市场层面,WLD 价格受资本操纵明显,圈子内的 “多空大战” 已导致超 1641 万美元空头头寸爆仓,普通投资者极易成为收割对象。

监管与安全层面的警示早已明确。央行等部门多次强调,虚拟货币炒作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违法犯罪;国家安全部更是点名此类生物信息采集项目的风险。对普通民众而言,需认清 WLD 币圈子的炒作本质与隐私陷阱,远离任何相关的信息采集与交易活动。

综上,WLD 币圈子是资本炒作与隐私掠夺的集合体,所谓 “机遇” 实为风险诱饵。远离这个圈子,拒绝生物信息采集与虚拟货币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隐私安全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