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价格还会涨吗” 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热议的焦点。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ETH 价格跌至 4499.02 美元,较两日前 4758 美元的高点回落 5.7%,24 小时跌幅达 2.52%。这种剧烈震荡的背后,是技术升级、机构资金与宏观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博弈,而所谓 “上涨预期” 实则暗藏多重陷阱,尤其在我国监管体系下,讨论涨跌本身已无实际意义。
市场对 ETH 价格上涨的预期主要源于三重支撑逻辑。技术层面,5 月实施的 Pectra 升级引入更高质押上限与账户抽象功能,显著提升了网络易用性,为价格注入信心。资金层面,以太坊 ETF 连续三日资金流入量超过比特币,每月流入达 23 亿美元,机构增持导致供需失衡,渣打银行甚至将 2025 年目标价上调至 7500 美元。宏观层面,美联储宽松信号释放与美元长周期下行预期,推高了风险资产估值,成为价格上涨的外部助力。
但上涨预期难以掩盖风险本质。从价格波动看,ETH 短期涨跌幅常超 20%,5 月曾因 “空头挤压” 72 小时暴涨 40%,却也可能因情绪转向瞬间回调,8 月创 4888 美元新高后迅速回落的行情已印证其不稳定性。更关键的是价值支撑缺失 —— 即便作为去中心化金融与代币化资产的基础,其价格仍由资金炒作主导,与实体经济无任何关联。机构预测看似乐观,但 2022 年 FTX 崩盘前的类似乐观预判早已沦为笑柄,历史数据显示加密货币价格预测准确率不足 30%。
在我国语境下,讨论 “ETH 价格还会涨吗” 本身已偏离核心问题。2021 年十部门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ETH 作为典型虚拟货币,其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2024 年 “两高” 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参与 ETH 交易若涉及赃款流转,可能涉嫌洗钱罪。上海曾有案例显示,当事人仅通过以太坊钱包转移代币,便因协助非法资金流转获刑 2 年。
即便抛开法律风险,资产安全也毫无保障。江苏警方 2024 年破获的案件中,嫌疑人通过伪造以太坊钱包安装包,卷走价值超 3000 万元的 ETH,受害者无法追索损失。境外平台跑路、黑客攻击等事件频发,某服务商倒闭曾导致国内用户超 5000 万元资产兑付无门。
综上,ETH 价格涨跌充满不确定性,且无论涨跌,境内用户参与交易均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风险。与其纠结 “是否会涨”,不如认清其非法投机本质,坚决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