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币预售价格:空气币骗局的定价陷阱与收割真相

 

“中本聪币预售价格” 的讨论热度,是诈骗分子为空气币量身打造的敛财噱头。所谓 “0.1 美元首发预售”“限时折扣 0.05 美元” 等定价均为凭空编造的数字游戏,既无价值锚点支撑,更非正规发行流程,其本质与中本聪币的虚假官方消息骗局一脉相承,是精准收割投机者的典型套路。

中本聪币的 “预售价格” 无任何合规与价值基础。作为比特币创始人的中本聪自 2010 年消失后再未公开活动,更从未参与过任何同名代币发行,这意味着中本聪币与 “中本聪” 无任何关联,所谓 “预售” 本身就缺乏合法发起主体。从空气币特征来看,中本聪币既无实际应用场景,运营团队也始终匿名,完全不具备定价的核心要素 —— 这类代币的 “预售价格” 如同随手填写的数字,与河南南阳案中 BFF 币的自行定价逻辑一致,本质是诈骗分子为吸引入局设定的诱饵。

“预售价格” 话术是中本聪币骗局的核心收割工具,套路与币圈诈骗高度重合。不法分子先在社群散布 “中本聪币预售价格 0.08 美元,上线即涨 10 倍” 的虚假消息,用 “地板价布局” 的噱头刺激投机心理,这与之前伪造 “官方消息” 的炒作手法如出一辙;随后要求投资者通过境外链接 “抢筹”,并以 “预售期充值满 1 万元享 9 折” 等优惠诱导加大投入。2024 年就有投资者被 “预售价格低于比特币零头” 的宣传误导,投入 8 万元后发现交易平台无法打开,与 GBL 平台卷款跑路的结局完全相同,而所谓 “预售代币” 不过是后台可随意篡改的数字记录。

追逐 “预售价格” 参与认购面临双重致命风险。财产安全层面,中本聪币完全符合空气币的四大特征:应用场景模糊、团队背景不明、技术抄袭无创新、宣传夸大其词,其 “预售价格” 随庄家操控随时崩塌。正如河南南阳案中,BFF 币在发行者撤回流动性后瞬间沦为废纸,中本聪币一旦完成预售敛财,同样会面临 “撤资跑路” 的结局。法律层面,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发行交易,参与中本聪币预售本质是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若涉及推荐下线,还可能触犯传销相关法律,与之前虚拟货币交易获刑案例的法律逻辑一致。

值得警惕的是,骗局常借 “比特币传承” 包装预售合理性,宣称 “中本聪币预售价格延续比特币发行逻辑”,实则刻意混淆概念 —— 比特币通过挖矿逐步释放,从未设置过预售环节,这种对比不过是利用公众认知差的欺诈手段。即便部分骗局伪造白皮书标注 “预售价格”,其内容也全是抄袭拼凑,与空气币的虚假包装套路完全吻合。

综上,“中本聪币预售价格” 是空气币骗局的定价陷阱,与虚假官方消息、匿名发行等诈骗手段同源。公众需认清其无价值本质,坚决远离预售认购,守住财产安全,这正是国家查处虚拟货币的核心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