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币是诈骗吗” 的追问,直指虚拟货币诈骗的典型载体。无论是被当作投资标的的 “Ubank U 币”,还是作为交易媒介的泰达币(俗称 “U 币”),其在国内均已沦为诈骗分子洗钱、传销的工具,相关活动暗藏多重陷阱,与 USDT 钱包苹果版本的诈骗套路、雷达钱包的虚假本质一脉相承,本质是触碰法律红线的危险存在。
U 币本身无实际价值,却成为诈骗与传销的核心载体。市场中所谓的 “U 币” 分两类:一类是 Ubank 等平台自创的虚拟货币,宣称 “区块链技术背书”,实则为传销道具 —— 江苏新沂警方破获的案件中,Ubank U 币通过拉人头层级返利,涉案交易量超 100 亿元,33 人因组织传销获刑;另一类是泰达币的俗称,虽锚定美元但无合法交易渠道,却被诈骗分子用作资金转移工具,其 “匿名流通” 特性成为洗钱帮凶。两类 U 币均无合规资质,与 USDT 钱包苹果版本的非法属性完全一致。
“高收益 + 线下交易” 是 U 币诈骗的典型套路,迷惑性极强。不法分子常先打造 “高富帅”“投资专家” 人设,通过社交平台嘘寒问暖获取信任,再晒出虚假收益截图,宣称 “U 币投资稳赚不赔”。为增强可信度,还创新出 “线上设局 + 线下取现” 模式:武汉李女士按 “男友” 指引,将 52 万元现金交给上门的 “U 商” 兑换 U 币,看到虚拟账户余额暴涨后才发现平台是伪造的,资金已被转移。更隐蔽的是 “定金诱骗”:徐州朱先生点击对方发来的 “U 币转账链接” 后,账户内资产被瞬间盗空,所谓交易链接实为盗币工具。
U 币关联活动面临三重致命风险,绝非 “投资机会”。法律层面,我国 “9.24 通知”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 U 币传销或交易,可能因涉黑灰产被冻卡,甚至触犯洗钱罪或组织传销罪,正如 Ubank 案中投资者不仅血本无归,部分参与者还被追责。财产安全上,U 币诈骗已形成完整链条:天津尚女士两次向 “U 商” 支付 10 余万元现金,最终账户无法提现,资金被跑分团伙抽成转移,追回率极低。信息安全上,注册 U 币相关平台需提交个人信息,易被泄露用于冒名贷款,风险与 USDT 钱包苹果版本的信息窃取隐患无异。
值得警惕的是,骗局借 “区块链”“线下交易” 包装合法性,宣称 “现金换 U 币更安全”,实则刻意隐瞒犯罪本质 —— 正如 USDT 钱包苹果版本用 “苹果认证” 掩盖陷阱,“实体交易” 不过是诈骗的遮羞布。即便避开直接骗局,参与 U 币相关活动本身已属违规。
综上,U 币绝非合法投资品,而是诈骗与犯罪的工具。公众需明确 “U 币关联活动皆有诈”,坚决远离各类 U 币交易与投资,守住财产与法律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