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投资热潮,其匿名性、高收益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然而,在我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已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一旦因虚拟币相关行为被抓,判刑年限会因具体犯罪情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若涉及虚拟货币的非法集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例如,某些犯罪分子打着虚拟货币创新投资项目的旗号,向社会公众广泛募集资金,实则将资金挪作他用或肆意挥霍,一旦集资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就可能面临上述刑罚。像之前曝光的一些虚拟货币传销项目,组织者构建虚假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以 “拉人头”“层级返利” 等方式吸引投资者,涉案金额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主要组织者往往会被判处较重刑罚。
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洗钱活动,同样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提供资金账户等行为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实践中,部分不法分子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违法所得资金转换为虚拟货币,再通过复杂的交易流程进行洗白,试图逃避监管和打击,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实,将依法受到惩处。例如,湖北省兴山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利用虚拟货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主犯李某最终被改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1 万元 。
若是参与开设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此类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像一些未经许可搭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交易,从中谋取高额利润的行为,平台运营者可能会被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因虚拟币相关行为被抓后的判刑年限,取决于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涉案金额等多种因素。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不仅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还可能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广大投资者应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触犯法律红线,陷入法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