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人做 U 币交易吗?现状与风险剖析

在虚拟货币交易的暗流涌动中,U 币(泰达币 USDT)作为一种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虚拟货币,尽管中国严厉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相关业务,但仍有部分人受利益驱使,在法律边缘试探,从事 U 币交易活动。

近年来,国内破获多起涉及 U 币交易的违法案件,这从侧面反映出此类交易行为并未绝迹。2024 - 2025 年间,重庆渝中警方成功捣毁一个伪装成 “U 商”“证券公司专员”,为境外电诈集团上门收取涉诈现金并 “取现换 U” 的洗钱团伙 。该团伙短短两个月内,流窜多地疯狂作案超 10 起,转移违法犯罪资金高达 200 余万元 。湖北随州市曾都区检察院也办理了一起 “U 商” 案件,艾某、方某为上游诈骗分子充当 “车手”,在一个多月内转出 U 币近 50 万个,非法获利 18 万元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即便在强监管环境下,仍有人罔顾法律从事 U 币交易,且常与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紧密勾连。

在交易模式上,线上交易渠道因监管趋严不断变换形式。部分交易通过境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这些平台服务器位于境外,监管难度较大。用户借助虚拟专用网络(VPN)突破网络限制,在平台注册账户后,即可进行 U 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或法定货币的兑换。但此类交易存在诸多风险,平台安全性难以保障,资金可能面临被盗取风险,同时,一旦交易行为被监管部门监测到,账户资金可能被冻结。线下交易则更为隐蔽,以 “U 商” 为核心,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交易链条。“U 商” 通常活跃于虚拟货币交易群、暗网论坛等隐秘场所,与有交易需求的客户私下联系。他们采用 “上门取现换 U” 等方式,与客户约定线下见面地点,客户支付现金后,“U 商” 将相应数量 U 币转入客户指定钱包地址 。这种交易模式看似便捷,却暗藏巨大风险,如客户可能遭遇诈骗,付款后收不到 U 币;“U 商” 也可能因涉及非法资金流转,面临法律制裁。

从参与群体来看,不乏一些缺乏金融知识与风险意识的普通投资者。他们受虚拟货币 “高收益” 诱惑,幻想通过 U 币交易实现财富快速增值。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上,时常能看到一些关于 U 币交易的不实宣传,声称投入少量资金,短期内便能获得高额回报,这使得部分投资者在未充分了解风险与法律后果的情况下,贸然参与交易。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利用 U 币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从事洗钱、转移非法资金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扰乱金融秩序。

中国虽严禁虚拟货币交易,但仍有部分人铤而走险从事 U 币交易。然而,这种行为不仅面临巨大法律风险,如因涉嫌非法经营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被追究刑事责任 ,还可能导致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务必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本质与风险,坚决远离 U 币交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与金融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