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称稳定币无威胁:观点剖析与行业洞察

 

美国副总统万斯于 2025 比特币大会上的表态,引发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广泛关注。他明确指出,在特朗普政府的视角下,稳定币并不威胁美元的地位,相反,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将成为美国经济实力的乘数。这一观点的抛出,在当下复杂的金融格局与监管环境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与影响。

从万斯的立场出发,他强调稳定币不会威胁美元地位,背后有着一系列潜在逻辑。在全球金融数字化的浪潮中,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价值通常与法定货币或其他稳定资产挂钩,如美元。目前全球市场上,超 95% 的稳定币锚定美元,这使得美元在数字货币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若美国能构建完善的稳定币监管框架,推动稳定币合法化进程,例如《GENIUS 法案》一旦顺利落地,将吸引更多稳定币业务回流美国本土。如此一来,稳定币不仅不会冲击美元,反而会因美元的强势背书,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支付、结算等金融活动中的地位,增强美国经济实力,成为美元国际化的助推器。

然而,从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的观点来看,稳定币存在诸多隐患。BIS 在年度报告中指出,稳定币在货币体系支柱的三项测试中表现不佳,难以满足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其作为无边界公链上的数字不记名工具,易沦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且缺乏央行提供的结算功能,交易汇率不稳定,在弹性方面也表现欠佳。同时,稳定币还可能削弱货币主权,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外逃风险。即便加强监管,也难以完全消除这些结构性缺陷。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曾警告,稳定币作为私人发行币种,可能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构成风险,因其并非总能维持固定价值,潜在的存款转移会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利影响。

在全球监管层面,各国对稳定币的态度和政策差异较大。美国虽有推动稳定币合法化的举措,但在众议院仍面临阻力。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均推出针对稳定币的法规,将其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对发行、流通和交易等环节进行限制,如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准备金率为 100%。香港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8 月 1 日生效,对稳定币业务实行牌照制度,规范稳定币活动,促进生态圈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内地,根据 2021 年央行等十部门发布的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稳定币交易同样被严格禁止。

从稳定币自身发展历程看,也曾经历波折。以 USDC 为例,2023 年硅谷银行倒闭时,因其 33 亿美元储备被困,价格一度跌至 0.87 美元,暴露了稳定币储备金可能受银行风险波及的问题。稳定币发行方不是央行等官方部门,缺乏国家信用和存款保险保证,一旦出现大量持有者赎回的情况,容易产生挤兑现象。

万斯称稳定币无威胁,更多是基于美国自身经济战略与推动稳定币合法化的立场。但稳定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因其特性和发展现状,确实存在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各国在监管与创新之间谨慎权衡。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稳定币发展动态时,务必充分了解其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