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进稳定币合法化进程:平衡创新与风险的探索
近年来,美国在稳定币合法化进程上动作频频,试图通过制度构建将这一新兴金融工具纳入监管框架,既释放其创新价值,又防范潜在风险。
推动稳定币合法化的背景,源于其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广泛应用。以 USDT、USDC 为代表的稳定币,已成为加密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的重要媒介,2023 年市场规模一度突破 1500 亿美元。然而,早期缺乏统一监管导致的储备资产不透明、“脱锚” 风险等问题,促使美国加快立法步伐。2023 年,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稳定币法案》草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需获得银行牌照,储备资产需由联邦保险的存款机构托管,且需定期披露审计报告,为合法化奠定基础。
在监管框架设计上,美国采取 “多主体协同” 模式。联邦层面,美联储负责审查发行方资质,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流动性管理能力;财政部则重点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要求稳定币交易平台执行严格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规则。州政府层面,纽约州的 “BitLicense”、怀俄明州的特殊目的存款机构(SPDI)牌照等,为稳定币发行提供了州级合规路径,形成联邦与州监管的互补。
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争议主要集中在 “监管权限划分” 与 “算法稳定币定位” 上。部分议员担忧联邦监管可能过度干预市场创新,而算法稳定币因无实物资产抵押,其合法性仍未在法案中明确。但总体而言,美国推进稳定币合法化,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动布局,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