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允许个人挖比特币吗?明确政策红线,守护金融安全

在加密货币领域,比特币 “挖矿” 曾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好奇,国家是否允许个人挖比特币?答案是否定的,个人挖比特币已被明确禁止。

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其中就涵盖了比特币 “挖矿”。同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禁止投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比特币 “挖矿” 行为画上了清晰的红线。

比特币 “挖矿” 被禁,主要源于多方面原因。能源消耗是首要考量因素,“挖矿” 需要大量专用计算机(矿机)持续运行,消耗巨量电力资源。以大规模 “矿场” 为例,众多矿机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日均耗电量可达数万度,这对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实现 “双碳” 目标极为不利。而且,比特币 “挖矿” 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度较低,相比传统产业,其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

从金融安全角度而言,比特币 “挖矿” 也潜藏风险。其生产、交易环节复杂,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缺乏有效监管,个人参与 “挖矿” 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一旦市场行情下跌,投入的设备、电力成本等可能血本无归,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此外,比特币 “挖矿” 的去中心化特性,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相悖,难以被有效监管,不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

在司法实践中,已有诸多案例表明比特币 “挖矿” 不受法律保护。2021 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宣判首例比特币 “挖矿” 委托合同纠纷案件,依据民法典 “绿色原则”,认定比特币 “挖矿” 活动资源消耗巨大、违背公序良俗,判定相关合同无效,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南京中院也曾审理一起涉及到国外 “挖矿” 的案件,即便 “挖矿” 行为发生在境外,法院依旧认定合同无效,因为其违背了我国相关政策和公序良俗。

国家禁止个人挖比特币,是基于能源保护、金融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广大民众应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远离比特币 “挖矿” 活动,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和经济风险,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