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机违法吗?多维度剖析与风险警示

比特币挖矿机,作为用于获取比特币的专业设备,其合法性问题备受关注。从我国现行法律与政策体系看,使用比特币挖矿机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处于违法范畴。

在我国,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 11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该通知指出,虚拟货币 “挖矿”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带动作用有限,还扰乱金融秩序,催生违法犯罪活动。此后,任何以投资、经营为目的使用比特币挖矿机开展 “挖矿” 活动,均违反了相关产业政策规定,属于非法行为。

以司法实践为证,2023 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一起涉及比特币 “挖矿” 服务合同的案件备受瞩目。在该案例里,北京某计算科技公司与相关方签订了关于比特币 “挖矿机” 的采购、服务等协议,后因服务纠纷诉至法院。法院最终认定,比特币 “挖矿” 行为电力能源消耗巨大,与《民法典》中的 “绿色原则” 相悖,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和监管要求,违反公序良俗,涉案的 “挖矿” 相关合同无效。这一司法判决为比特币 “挖矿” 行为的违法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实践支撑,彰显出司法机关对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否定态度。

比特币挖矿机的运行,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电力消耗。据统计,一台专业比特币挖矿机的功率可达数千瓦,若大规模集群式 “挖矿”,耗电量惊人。这不仅对电力供应造成巨大压力,部分地区甚至因 “挖矿” 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影响居民和其他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从环保角度看,高能耗意味着高碳排放,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对节能减排工作形成阻碍。这种能源浪费与环保冲击,也成为其被政策法规禁止的重要原因。

除了违反产业政策与造成能源、环保问题外,比特币 “挖矿” 背后还暗藏诸多金融风险与违法犯罪隐患。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容易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比特币 “挖矿” 作为虚拟货币产生的源头环节,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成为扰乱金融秩序、危害社会稳定的帮凶。例如,部分诈骗团伙以 “投资比特币挖矿机,高收益回报” 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购买设备或参与 “挖矿” 项目,实则卷款跑路,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对于个人或企业而言,参与比特币挖矿机相关活动,面临着资产损失与法律制裁的双重风险。资产方面,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挖矿” 收益极不稳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挖矿机、支付电费后,可能因比特币价格暴跌、算力竞争加剧等因素,无法收回成本。法律层面,一旦被相关部门查处,参与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比特币挖矿机在我国的使用已被明确界定为违法。无论是从政策法规、能源环保,还是金融安全、社会稳定角度考量,比特币 “挖矿” 活动都不应被涉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认清其违法本质与潜在风险,远离比特币挖矿机及相关 “挖矿” 行为,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与经营渠道,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经济金融秩序与社会环境。